首頁 一代奸相:從征服皇後開始

第八十八章:獄中對

周楚暮繼續說道:“‘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當管仲功名不顯於天下之時,隻有鮑叔牙知道管仲的品質,但是管仲所作所為,在世人看來,不就是不知廉恥,少恩寡義,怯弱怕死,無才無德嗎?”

薑白頷首道:“所以公子糾便以為管仲無才無德,毫無廉恥,欲殺之而後快。是以管仲與公子糾反目。公子糾無識人之明,錯失管仲如此大賢,令人扼腕歎息!”

周楚暮說道:“正所謂‘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世上有知人之明、識人之能的又有幾人。即便是公子小白,當初對管仲也是誤解頗深,如果不是鮑叔牙一力舉薦,又怎麽會有管仲相齊,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薑白笑道:“誠如是也。如果不是管鮑之交,即便是管仲這樣的大賢,也隻會飲恨死在魯國,成為史書上一個少廉寡恥的懦夫。”

周楚暮目光炯炯的看向齊王薑白:“如今有公子糾、有公子小白,也有管仲,卻沒有鮑叔牙,不知殿下以為今日的管仲是賢相,亦或是奸相?”

薑白一滯,尷尬的哈哈一笑:“哈哈,正所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叛時’。一身功業沒有蓋棺定論,這是忠是賢,是奸是佞,誰又能分辨得清呢?”

周楚暮沒有追問,而是繼續念起了管仲的故事:“齊王,管仲相齊之後,在齊國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史書雲:‘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管仲在齊國改革了吏治,建立了一套嚴格的考核、任命和提拔各級官吏的辦法,管仲以為‘德不當其位,功不當其祿,能不當其官’是國家之大患,動亂的根本,故而‘明主之治也,明分職而課功勞。案其功而行賞,案其罪而行罰’。提出任命一切官員都要根據實際政績,尤其是能取信於民的真實政績。甚至提出了讓鄉長推薦人才為吏這一開創性舉措,這也成為了漢朝察舉製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