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懸平錄

第101章 昭懷公主案(十二)

耶律倍道:“以目前的局勢,距離你說的近況還早的很,這麽長的時間有足夠多的變數以供我周旋。再者,我雖然已經歸漢,但不預政事,多數時間吟詩繪畫,與文人雅士、臣僚往來而已。”耶律倍說完,端起茶杯,輕輕吹開漂浮的茶葉,喝了一口。

崔辭想到他被母親和弟弟聯手篡奪了皇位,又被逼離開故國,卻在後唐不卑不亢,逍遙自在的生活了三十幾年,想來此人內心極為豐富深沉,絕不是好對付的角色。

於是,崔辭又道:“正是因為目前局勢未明朗,未雨綢繆才有更大的空間。據我所知,李大人表麵上不預政事,實際上曾經幫助後唐多次擊退遼國的幾次暗襲。您不想大遼兵敗,但更不想它做大,維持目前局勢的平衡才是萬全之道。”

耶律倍不語,這讓崔辭受到了鼓勵,繼續道:“李大人自幼酷愛漢文化,遼宋局勢之平衡一旦被打斷,恐怕那時您不得不回大遼。大遼皇帝雖然是您的親孫子,但蕭太後未必能接納您,或是讓您如在漢家地盤上那麽自在。”

崔辭這番話終於切中耶律倍的心思,他當年被逐出遼國,就是因為他母親不能容忍他的全盤漢化,而這位蕭太後亦是一位掌握大權的女流。耶律倍深受儒家文化影響,骨子裏覺得女人短視,俗話叫做頭發長見識短。他若真的回遼國,蕭太後雖然不會殺他,但處處掣肘他的文化交流與研究,倒真令人厭煩。

崔辭道:“我大宋與遼國交戰多年,我父親臨行前跟我交過底,遼國強勢,此一戰即使我大宋獲勝,其目的無非是維持現在和平現狀而已。但若是遼國取勝,以蕭太後的野心,恐怕很快會再次開戰,並將劍指東京。前方勝敗與潛伏在東京的遼國暗樁息息相關,還望李大人指條明路!”說完,崔辭用自己最誠摯的目光望向耶律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