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國在前進

第三章 一戰(2)

德國在初期的戰爭中占據了優勢,但協約國並經占據了戰略上的優勢,雖然林威心中十分盼望德國可以取得戰爭的勝利,不過隨著戰爭的持續,德國本土的資源問題一天比一天突出。

時間到了1917年法國、英國、意大利和許多國家都站在了統一戰線聯合對抗德國。而德國在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之後,德軍從西線調集兵力前往東線戰場進攻俄國,俄國內憂外患,於當年三月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代表地主資產階級利益的臨時政府掌權。臨時政府為鞏固其統治,配合西線英法聯軍作戰,決定於6月對德奧聯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其企圖是:以西南方麵軍(轄第11、第7、第8集團軍,共60個步、騎兵師,1114門火炮,由A.E.古托爾指揮)向利沃夫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以北方麵軍、西方麵軍和羅馬尼亞方麵軍實施輔助突擊。在主攻方向上,俄軍步兵和炮兵分別是德奧聯軍的三倍和兩倍。6月29日,西南方麵軍對德奧聯軍實施炮擊,7月1日發起進攻。第11、第7集團軍從波莫爾紮內以東、別列紮內地區向利沃夫實施突擊,楔入德南方集團軍防線,不久受阻。

7月6日,第8集團軍從加利奇、斯坦尼斯拉夫地區向卡盧什、博列霍夫方向進攻,11日攻占加利奇和卡盧什,13日前攻至克羅皮夫尼克、洛姆尼察河地區;由於未得到第11、第7集團軍的支援及缺乏預備隊和彈藥,被迫暫停進攻。德軍統帥部迅即從西線調兵加強東線。

19日,德奧聯軍沿利沃夫-捷爾諾波爾鐵路向俄第11和第7集團軍接合部實施反擊;25日攻占捷爾諾波爾,至28日迫使俄西南方麵軍撤至原出發地以東布羅德、茲巴拉日、茲布魯奇河一線。22~23日,西方麵軍、北方麵軍先後向維爾諾方向和科夫諾方向發起進攻,未果。

20日,羅馬尼亞方麵軍所屬俄、羅各集團軍向福克沙尼、多布羅加發起突擊,一度進展順利並粉碎德奧聯軍反突擊,但因其他戰線失利,被迫於26日停止進攻,後在德奧聯軍反擊下撤至國境線。8月初,德奧聯軍停止追擊,戰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