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帝國在前進

第六十四章 奇襲萊茵蘭

希特勒繼續在和平問題上大做文章。到最後,他還提出了維護和平的十三點建議,這些建議看來非常冠冕堂皇,因此不僅在德國,而且在整個歐洲都造成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他在這些建議之前卻有一段提醒人們注意的話:德國已向法國莊嚴地承認和保證了它在薩爾公民投票後決定的邊界……我們從而最後放棄了對阿爾薩斯-洛林的一切要求,為了這塊土地,我們曾經進行了兩次大戰……在不咎既往的情況下,德國已和波蘭締結了一個互不侵犯協定……我們將無條件地信守這個協定……我們承認波蘭是一個偉大而具有民族意識的民族的國土。至於奧地利,希特勒說,德國既不打算也不希望幹涉奧地利的內政,更不想並吞奧地利,或者來一次合並。

至於裁減軍備,希特勒更是準備無所不允的:"德國政府願意同意能導致取消最重型武器的任何限製,特別是適用於侵略的武器,如像最重型的大炮和最重型的坦克的任何限製……德國表明願意同意對大炮口徑、戰艦、巡洋艦和魚雷艇的任何限製。同樣,德國政府願意同意對潛水艇噸位的限製,或者完全取消潛水艇……"

關於這個問題,希特勒向大不列顛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誘餌。他願意把德國的新海軍限製為隻有英國海軍力量的35%;他又說,這將使德國在海軍噸位上仍比法國低15%。

終於,英國和德國於1935年6月18日簽訂了《英德海軍協定》。該條約主要規定:德國海軍艦艇總噸位不超過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所規定的英聯邦國家海軍艦艇總噸位的35%。在潛艇方麵,德國保證,保有的潛艇噸位不超過英聯邦國家海軍潛艇總噸位的45%。

英國對於《英德海軍協定》非常讚賞,海軍元老貝蒂甚至在議會上公開讚揚德國人的精神,稱其主動保持對英國的劣勢是具有紳士風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