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嶽南:中國考古探秘紀實文學叢書(全11冊)

一部認理求真的良心之作

兩千二百多年前建立的秦帝國,猶如明亮的流星劃過茫茫夜空,照耀蒼穹,輝映大地。但是,它稍縱即逝,留給後人的是太多的遺憾。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創建秦王朝,在華夏大地上才真正實現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專製。而他所采用的政治製度及維護封建政權的一係列措施,同樣對後代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唐代柳宗元論及秦實行郡縣製時說:“繼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近人章太炎評論秦始皇的功過時,也肯定“其法式詒於後嗣”。我們僅以“百代都行秦政事”而言,就足以看出秦王朝承前啟後的曆史地位了。

秦雖然起自戰國七雄而消滅六國,但隻經過了15個春秋,終為漢所取代。其興亡之速令人驚歎,其物質文化麵貌呈現出來的也是一團撲朔迷離之態。那麽,長期以來,秦史的研究僅憑借一部《史記》及其他零星材料,沿襲著“漢承秦製”的比附觀念在團團轉,終難有大的成果和突破。即便是研究雕塑、繪畫、建築、音樂舞蹈、冶金、機械的專題性著作,當談到有秦一代時,或者列舉幾則曆史故事了事,或者一並於漢算作交待。總之,擺在學術研究界人們麵前的秦史,仍然是一迭迭有待破解的曆史密碼。教科書上留下的,同樣也隻能是一頁空白。

20世紀70年代初期,天賜良機,考古發掘給秦史研究注入一股活水,出土了不少珍貴的書簡和實物資料。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簡、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帛書等考古資料相繼麵世,部分地為我們揭示了秦漢時代法律文書、政治製度、生產狀況、社會生活、軍事關係的概況。而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發現,在春秋戰國秦都城(雍城、鹹陽)與墓葬考古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之際,更可說是一個石破天驚的偉大成果。它無異於打開了一扇曆史的窗口,使人們從這裏窺知早已沉埋在曆史底層的秦文化真諦。浩浩****的秦俑大軍映現出兵強馬壯、氣吞山河的雄姿,仿佛使秦帝國一下子給複活了。世人驚歎莫名,上自國內外的國王元首、政府首腦,下及普通百姓,紛至遝來,以一睹這支地下軍團的風采為快。同時秦俑也走向全球五大洲,接受檢閱,用實際行動表明了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屬於全人類的共享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