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嶽南:中國考古探秘紀實文學叢書(全11冊)

古墓裏亮起一豆燈光

趙其昌來到了竇店農場,開始了他的勞動改造生活。農場位於北京西南郊,四周有起伏的群山丘陵環繞,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加上風沙不斷,人煙稀少。

趙其昌從定陵來時,地裏的莊稼即將收割完畢。無垠的土地漂**著白茫茫的荒草,淒冷的風,卷著沙土,尖叫著,不住地滾動,向幾十間破爛不堪的房屋湧來,天地一片昏黃。

第二天,他就在農場的一個小組長的監督下,開始挖溝築堤,這是農場整個冬天的勞動任務。此時的趙其昌心中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政治地位。他已不是令人欽佩的北大畢業生,也不再是躊躇滿誌的定陵考古隊隊長,他是作為一名曆史反革命分子來接受勞動改造的。年輕氣盛、力大勇猛的他,當年“步測秦川八百裏”,對於勞動並不感到棘手和懼怕。定陵近三年的發掘生活,已使他習慣了體力勞動,況且,從小生活在農村,已經飽嚐了田野勞動的苦辣辛酸,這小小的農活又算得了什麽?再大的勞動強度,也壓不垮這位血氣方剛的漢子。

但是,精神上的苦悶卻使他難以承受。失去了心愛的工作,聽不到同伴熟悉的聲音,看不見黃色的琉璃瓦和翠綠的鬆柏,在這陌生的世界裏,一股難以名狀的窒息與痛苦包圍著他,一雙雙警惕而鄙視的目光,無時不在刺傷著他流血的心房,使他越發感到孤獨與悲哀。好在還有一樣東西,在這淒清迷茫的世界裏散發著一絲微弱的光芒,昭示著前方的漫漫途程。

他時刻惦念著從定陵帶來的一包發掘資料,這是他在苦難的歲月中生存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

他在思索著如何利用這些原始資料,把定陵發掘報告盡快寫出來,以了卻吳晗、夏鼐和發掘隊員以及自己的心願。顯然,報告在宿舍是寫不成的,必須采取秘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