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童癖是以未成年為對象獲得性滿足的一種病理性性偏好,戀童癖性欲指向的範圍一般是青春期前未發育的兒童。有研究表明,戀童癖者的大腦中的“白質”異於常人:簡單地說,灰質構成大腦,白質在灰質之間傳輸信號。正常人在看到兒童時會產生保護欲、而戀童者則是產生性欲。除了這種先天的病因,還有一些後天的因素,包含心理、社會、家庭、性格等等方麵。這些人會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那些孩子身上,其中一些人還會對其實施慘無人道的犯罪。
下述一起充滿詭異氛圍的戀童癖殺人案。
2015年5月13日,這天是一個普通的星期三,晚上6點多,望著附近鄰居家陸續亮起的燈光,聽著不斷傳來的碗筷碰撞聲,一位老者急得滿頭大汗。
他們一家居住在中國台灣省新竹市,家中12歲的小孫子球球讀小學六年級。由於在當地科技園區當工程師的父母工作十分繁忙,正值升學階段的球球都是放學後先去輔導班,在輔導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當天的作業,之後再回家吃晚飯。
球球從小就特別乖巧,幾乎不怎麽用家人操心,放學後也不會亂跑,所以幾乎不會錯過晚飯,甚至連晚歸都沒有發生過,因此今天他的異常令爺爺十分擔心。
爺爺等了又等,還是不見球球的蹤影,最終決定報案。打完報警電話後,他也聯絡了球球的父母,囑咐這對夫妻趕快前往輔導班,看看孩子是不是還在那裏。球球的父母立即前往輔導班,向老師詢問兒子的情況,老師的回答卻讓他們大吃一驚——原來,球球今天根本就沒來輔導班!
我們將時間再往前推,放學時分,學生們陸續到達輔導班,等到人差不多到齊了,輔導班老師發現球球沒有出現。正當他們準備致電詢問球球父母時卻接到了一位“小學老師”打來的電話,對方自稱是球球的科任老師,來電是為了告知輔導班球球因為被自己留堂所以沒辦法來上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