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話續前言。
且說盜墓二人掀開棺木,高個子就被棺中鬼物咬掉了腦袋。陳鬼臉借此空隙得以偷生。可毛驢子拉磨,繞了一圈又回原地,心下了如明鏡,自知是撞上了鬼打牆。
極陰極邪之地,此種事端多有發生。
陳鬼臉隻得心下思揣如何破局,未曾注意此時已經有無數羽毛黑亮的鴰子“呱呱”怪叫,在空地上撲騰著圍作一團。
細細看來,隻把人驚得汗毛根根倒立。
有道是:“屠狗肉鋪翻染缸,紅黑黃白混一色。”
原是那高個子盜墓賊的狼藉屍身,引來無數油黑的巨大鴰子競相啄食,更有甚者還為掙得一塊肋間活肉而怒目對視,展翅欲搏。
書中代言,為何鴰子能不懼生人,當麵啄屍?
隻因天下興亡,百姓皆苦。特別自太平天國以來,尋常人家別說厚棺深葬,就是平常柏木小棺都難以負擔。更多的是草席裹屍,加之幾鍬新土而已。
故而每逢入夜,就會有大批鴰子前來專吃曝屍荒野的死人爛肉。許是屍體油膏浸染,或是陰氣滋養,竟把這群獸禽吃得油光鋥亮、腦滿腸肥。
日子一久,鴰子們愈加大膽,更是會刨土啄棺,拖出屍體破肚開腸。
晚清時期有個北上的行腳商人途徑此地,見鴰子掘墳食肉,大受驚駭。回家之後就一病不起,特別是看到帶皮的紅肉,便會嘔吐不止,恨不得吐盡膽汁才肯罷休。
就這樣苦苦捱了一個月,終是油盡燈枯。臨了之際喚來妻兒老小,再三叮囑切莫為自己土葬,不如一把火燒成灰來得安寧。
家人不解,追問為何如此。商人這才道出鴰子吃人之事,言道後來更是聲淚俱下,嘴裏嘟囔道:“亂世走一遭,來世愧成人。”這才咽氣。
鴰子溝亂葬崗因此得名。
由此說來,黑棺之上能容手臂的開口,便是由這幫刨屍獸禽啄開。隻是未來得及將棺內屍身拖出,就趕上陳鬼臉前來掏蟲撞破,這才有了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