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走陰陽

第68章 凡塵子點化凡塵事,為黎民大元遭暗算

上回書說道,重陽觀凡塵子,一路仗劍雲遊。

途經陀螺礦坑時,天色已晚,準備借宿一宿。

哪曾想夜半時分,礦坑之中忽而傳出變故。

凡塵子掐指一算,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隻因坑洞中的礦工,在地底挖通的,並不是什麽蟾蜍老巢,而是一座上古時期的觀星台。

書中代言,回溯上古。

那時按360天為一周期紀年,以此循環往複,春耕秋收。

但宇宙萬物,瞬息彈指,並不是一成不變。

以360天編撰的節氣曆法,已經漸漸不能保證先民的倉穀豐餘。

於是上古先民便以舉國之力,建此觀星台。並在此台之上,占星問卜、窺探天機,以此總結新的農耕節氣。

要說天象大道,豈同兒戲。

先民耗時幾年,都揣度不出新時新曆的奧秘。

泱泱中州大地,因此麥苗不發,顆粒難收,已到了食不果腹的絕境末路。

就在這族群生死存亡的關頭,先民中有一高人,在觀星台上忽而得道,將一年360天,增至365天為一年度輪回。

並以此重新編撰曆法,分出二十四節氣。

其中立春種甘蘭、雨水播饃瓜、驚蟄插秧苗、春分育棉麻……

自此之後,這人的參悟總結出的節氣曆法,護佑了中州大地,五千年來風調雨順。

後世為紀念此人功績,稱其為“女媧。”

女媧以五色石補天的神話故事,也口口相傳,直至如今。

書歸正傳。

今夜那礦坑之下的三足巨蟾,本是上古觀星台上的一隻鎮守靈獸,專門對應天時月相。

隻因月亮又名玉蟾,傳說其上伏著一隻巨大的蟾蜍,一呼一吸吞吐陰陽之氣,對應著月相圓缺。

那身背青銅鑄甲的三足巨蟾,也是按月時月相進行飼育,先民以此窺月亮的圓缺變化。

恰好今夜時為月滿,應是三足巨蟾飽腹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