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接過發下來的試卷,上麵隻有一道題,也就是一句聖人言。
別看題少,花費的時間可不短,並且對身心實力都是一種挑戰!
“聖人言的解題是要憑記憶找到這句話的具體出處,結合當時的情況解釋聖人言的意思,再進行深度解讀,對此進行引申,用各種角度解讀。而深度解讀就可能涉及聖道之力,這個時候,書寫都要消耗體內文曲星力。”
“深度解讀是這個世界最為特殊之處,對聖人言論精通到一定地步,便可獲得它所蘊含的一絲聖道力量。換句話說,便是從聖言中領悟到了一絲聖力。”
“一些厲害的讀書人,因為精通聖賢典籍到極致,他使出的聖言攻擊,就蘊含那位聖人的一絲聖力!”
想到這裏秦淮心中一歎,其他國家的讀書人就不需要那麽辛苦。他們的聖道還在,隻要運用相應的聖賢文章,就會蘊含一絲聖力。
而華夏,需要極高的天賦,對聖賢文章的領悟達到極其深入的地步,才能用出那一絲聖力,且未必比其他國家的強。
收回心思,秦淮將注意力投注在題目之上。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何解?”
秦淮凝眸,看著這十六字許久許久。十六字出自《尚書·大禹謨》,這是著名的儒學十六字真傳。
孔聖承十六字之道,發“仁”與“中庸”之道。孟子也繼其學,開始了心學之道。這十六字,對於儒家而言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而著名的陽明心學,同樣如此。從心出發,到達理之彼岸,從知行合一到致良知。一步步推進,將此學推到極致。
而這一切,便源於此十六字。
秦淮腦中已經有了答案,奮筆疾書,解釋來源再簡單不過,《尚書》早就看過,裏麵的內容一清二楚。詞義,解讀,以及更深的解析,全在秦淮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