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收到捷報,劉太守欣喜若狂。
時間相差無幾,鄆州城官府也收到了孫新送來的捷報。陳文昭又驚又喜,感慨孫新果然是員良將。本來想親自迎接,可由於臨時有事耽擱。於是請本州通判為首大小官吏,出城相迎接凱旋的隊伍。
有兩位投誠的兩位指揮使提醒!
孫新與鄆州來迎的隊伍相遇後,跟這些官吏一陣寒暄客套。如說著“非是他指揮得力,而是將士用命”“取得如此大勝,少不了陳大人支持”之類的話。這些全都是些自謙的場麵話,卻不可不說。盡量低調,與人為善,在人前演戲,稱兄道弟……
“槍打出頭鳥”這句話同樣適合在官場之上。要是表現得太過囂張,遭人記恨,仕途將為大受影響。
孫新自然不會犯這種錯誤,挨個見禮,與眾人寒暄。隨後送走了兩營邊軍,讓他們返回軍營複命。
孫新領著隊伍隨著接應隊伍進了城,中途與對方分別。首先是城裏的官驛安頓好百多精銳,兩莊送禮隊伍。又讓杜興,扈成攜禮去探望都監董平。
安排妥當,孫新便帶著眾將並三十名親兵,隨著趕來的官府衙役,一同押送著數百俘虜直奔鄆州府衙……
數百個被五花大綁甚至串成長龍的俘虜,隊伍中還夾雜著數十個百姓,外帶二十多個富戶及莊客。這些人是受孫新邀請,沿途加入隊伍作為當事人證。
隊伍浩浩****,共計八九百人。或騎馬或乘車或步行,又穿梭在人來人往的城裏,不少百姓駐足觀望,或是還有圍觀爭相觀看梁山賊甚至追著隊伍。
梁山俘虜多是從清風山來的,沒人認識!
可宣武營禁軍俘虜,城中百姓或多或少有點印象。尤其是被打斷腿裝在囚車上的李富,頻頻被人注視。無他,這小子滿腹的壞水,沒少在城裏惹事。
“咦,你們看那個人是不是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