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盤上的東西不少,但大都也不是什麽大東西。
零零碎碎的都是些小物件。
比如有玉扳指,還有玉佩,甚至還有青銅酒杯,一些手把件兒。
乍一看,每樣東西都像是老物件兒,而且都是價值連城的那一種。
如果是放在七年前,我要是看到這些東西,估計都得當成是真的。
可惜過了這七年,我見著的東西也不少了,所以在驚訝之餘,也找到了每樣器物上的疏漏。
比如字體的筆劃不對,玉佩的花紋不對,扳指的手感不對等等。
直到我的目光落在了一個不起眼兒的小東西上。
那是一個看起來非常小的小葫蘆。
這東西叫什麽呢?現代人可能都有些不太了解。
但是再往前推百年以上,當時可是非常流行的。
這種東西叫蟈蟈葫蘆。
這種小葫蘆養出來之後是專門用來給蟈蟈當家的。
當時文字上的記載,我們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在明清的時候是為鼎盛時期。
而且這種東西分為兩種,一種叫做範製,一種叫做本長。
範製的蟈蟈葫蘆看起來十分的精致,在葫蘆小的時候就會給他做出一個小模子,然後讓他按照特定的模子去長。
本長就是讓他隨便長,成形之後,再從這些葫蘆當中挑出一些比較特別的樣子。
我眼前的這個小葫蘆,就是一個範製的蟈蟈葫蘆。
葫蘆的身體上帶著清淡雅致的雲紋圖案,甚至還有一個有些模糊的福字。
這東西放在這些玉石青銅當中十分的不起眼,殊不知這東西才是這麽多小物件當中最值錢的一個。
我輕輕的將這隻蟈蟈葫蘆拿出來輕輕的放到了洪爺的麵前。
“恕我眼拙,這麽多東西當中我隻挑出了這麽一件。”
“若是我所說不差,洪爺這一次怕是要賠錢了。”
我笑著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