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先機和大義名義的朱又熙隻有接受新皇帝朱玉文的冊封,成為燕國的康親王。
不過朱又熙手中掌握的勢力太過龐大,哪怕朱玉文登基為帝王以後,也無法輕易撼動。若是朱玉文濫殺或者大規模調動朱又熙的支持官員,又擔心新朝不穩,危及他的皇位。
萬般無奈之下,朱玉文隻有重重地加封自己這個勢力龐大的三弟。
什麽天下兵馬大元帥,什麽皇室宗正,反正一股腦地給朱又熙一大堆實權好處。
那意思就有點兄弟兩人共治天下的感覺。
當然,朱玉文的目的也達到了,這麽大的好處砸下來,讓朱又熙這一係的官員放鬆了警惕,讓整個燕國因為老皇帝去世,新皇帝登基而動**的朝局迅速地安穩了下來。
這不,這才過了半年,皇帝對朱又熙的刺殺就開始連綿不絕了。
“主子,還不是您太優秀了,這北景城怕是待不得了,要不主子回封地去好了?”
魏憲想了一大堆,還是忍不住勸慰了一句。
在魏憲看來,康親王的封地可是有整整一個府,數百萬老百姓,有著足夠的財力和人力基礎。隻要主子經營得法,是可以不用在北景城受皇帝的氣的。
更是可以躲開這無窮無盡的刺殺。
他的忠心朱又熙知道,所以,偶爾提個小想法,朱又熙是可以容忍的。要是換第二個太監,就看朱又熙是讓他怎麽去死?
朱家老祖宗的鐵律:太監和後宮不得幹政。
也就是說,太監隻是負責伺候好主子的起居生活,做好主子的一條狗,主子的任何事情決策都不需要太監來參謀,哪怕錯了,也是主子自己的事情,由主子自己承擔。
“這是我們皇子的宿命,我不能走,走了就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了。”
朱又熙非常清楚,若是自己回到封地,那就是放棄中樞偏安一隅,這正是皇帝朱玉文所希望的。這麽做或者可以暫時保住性命,但過了幾年後,皇帝徹底掌握朝廷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