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中,雖然有無數生靈踏上了文道之路,但真正能走到這一步的,卻是寥寥無幾。
甚至連文道大羅都沒有。
要跨越文道長河,唯有兩條路可走。
一是依仗自己對文道的理解,以自己對文道的理解為推動力,逆推而行。
第二種,就是借助洪荒天地間的文道之力,凝聚浩瀚的文道之力前行。
而不管是哪一個,都沒有那麽容易。
由此可見,在上古時代,想要成道有多難。
楊業想起文道長河中,那一位位聖人的身影,不禁感歎,想要證道,是何等的困難。
不過,文道雖然艱難,但總比沒有成型的道路要好。
楊業歎了口氣,一揮手,將桌上和書架上的一張張紙全部收了起來。
這是他的文道之路,也是他的根基所在。
用來煉製道器,對楊業來說,再合適不過。
楊業立即查看了一下自己的係統界麵。
縱然已經過了三十六年,楊業的數據變化也不是很大。
最重要的是,儒道境界從第二境界圓滿,一躍成為天人境界。
隻差一步,就能踏入聖人之境。
實際上,如果不是在大漢元神界中,楊業現在的心境,已經可以感應到天地間的規則,受到規則的洗滌,從而突破儒門聖人之境了。
就能成為真正的仙人。
當然,如果沒有足夠的底蘊,貿然突破,也是有可能在渡劫過程中隕落的。
而他的煉體境、練氣境都隻是第二境界,距離天人大圓滿還差的遠。
楊業的身體,依舊處於滄源界,所以他無法修煉武道。
因此,楊業也隻能放棄了這個想法,目光落在了“神通”那一欄上。
在他的係統界麵中,有了一個新的本命神通。
格物致知!
楊業儒道之說,亦以此為根據。
所謂格物致知,就是要探求事物的規律,以求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