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隻是說讓梁皇拿回去看看,怎麽到了這小子嘴裏,就變成了送?
要知道,這《格物致知》是楊業用三十六年時間,親自寫出來的,哪怕隻是一冊,也是極為珍貴的文道之寶,更何況是一整部。
最重要的是,這一百四十八部《格物致知》,不但是楊業以凜然正氣所寫,而且裏麵還包含著他對於格物之道的全部理論與理念。
所以楊業直接回絕:“陛下說笑了,這是楊某成就大道的法寶,豈能隨便送人?”
說著,他指向梁皇背後的一口箱子,微笑道:“箱子裏的《格物致知》,是此書的印刷本。”
“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帶回去慢慢研究。”
不理會梁皇驚駭的神情,楊業自顧自地說道:“楊某欲仿照先賢,開宗立派,故不得不謝絕梁皇的盛情!”
他要效仿前人,將自己的理論和理念傳播到整個世界,而不是隻傳播到大梁。
因此,他也不好接受梁皇的邀約。
梁皇聽了這話,不由焦急起來,說道:“先生,你就不好好想一想麽,我大梁願盡一國之力,助先生傳道!”
楊業聞言,搖了搖頭:“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等陛下看完再說吧。”
可以說,楊業的理論與封建製度有很大的不同。
他相信,自己的理論是對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任何人都會認同他的理論。
特別是封建時代的帝王貴族,世家門派等等。
那些人,怎麽可能甘心就這麽放棄自己的利益?
梁皇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評價,也是因為他隻是略有涉獵。
如果他把《齊家》和《治國》都看了一遍,或許就不會這樣了。
楊業想了想,不由嗬嗬一笑:“而且,楊某還準備將我的理論,傳檄天下。”
楊業既然猜測出了大漢神庭六關的考驗,肯定會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