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拜見聖後,祝願聖體康泰,國運昌隆!”
在越發煩悶的天氣下,未央宮中傳出眾臣的山呼之聲,“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對於這一程序已經看了數遍的趙啟來說,已經沒有絲毫新鮮感覺。
不是大朝會,他的生母閔太後亦無權參加。
聖後娘娘於垂簾之後,語調溫和,“眾卿平身。”
趙啟隨口接下,“眾卿平身。”
旋即,百官之首韋一行出列麵眾臣道:“此次例行朝議,是因荊東戰事有變,前日來報,烏林鎮已經淪陷,
此事本相與聖後陛下及幾位大臣已初步拿出了禦敵方案,但其中細節,如何布置,還需諸公一同勠力同心,將之完善落實。”
其實,諸多朝臣都已經知曉,大部分甚至已經確認,畢竟自四城一線的戰略確定後,聖後就已經向前線東林軍督帥章次張下令,
而且,算時間,明日襄軍主帥也將接到軍令,南下支援。
隻是,一道防線的建立,所涉及錢糧,民工無數,其中之繁雜自然需要各方負責人一同商定。
但當聽見韋一行親口確認,還是令不少人心神俱震。
一名官員立馬走出,詢問道:“相國大人,荊東戰事開戰不過一月,幾天前宜都亭候便被困東林,相國大人當日說引偏師攻江陵,
當時下官便斷言此法不可行,現下不過數日,烏林淪陷,荊東震動,相國大人難道不該就此事向聖後,向陛下做出一個解釋嗎?”
趙啟無語,這才剛一開始,這群人便又開始了日常相互攻奸。
他真想知道,若是越軍逼近京都,這群人還會不會這麽有獲利。
“退下,”
聖後慍怒之聲從簾後傳來,“所奏不在今日朝議範圍之內,若有異議,自行上奏陳明。”
她這句話為這場朝議徹底定下了調子,無人再敢翻幾天前朝議時的舊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