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長安萬年兩縣縣衙的幫助,孟凡很快就甄選出了三百位長安城的貧困家庭,並由崔鶯鶯親自把關,將孟凡已經選定的那些小吃項目,授予這些人,並給他們先期墊付了開店所需的首批食材成本。
這些人在長安城一百零八坊中迅速開枝散葉,使得這些新奇的小吃,很快就在坊間流傳開來。
這個時代,坊間小吃的種類,主要還停留在以麵食為主的餅類食物這一層麵。
包括麵條,混沌,麵片,麵糊,麵餅,包子,饅頭一類的東西,在唐代都統稱為餅。
有湯的叫湯餅,蒸熟的叫蒸餅,從西域傳過來的叫胡餅……
此外,還有古樓子這樣,加了肉餡的烤餅,就已經不是普通百姓的經濟條件所能承受的日常食物了。
更何況烤肉或者酒樓裏的各式菜肴。
因此,當孟凡的上百間豆製品為主的小食店開張之後,立刻就贏得了長安百姓的歡迎,一時間食客盈門,絡繹不絕。
就連那些達官貴人家庭,也都爭相派家裏的仆人們,從街上買回各種稀奇古怪的小吃或者食材,都想要先嚐為快。
聽說,孟家酒樓如今不僅提供各類價格統一的豆製品食材,而且還提供一種全新的炊具:鐵鍋。並免費教授全長安百姓豆製品菜肴的烹飪方法。
不僅如此,他們還出售印有孟記酒樓名號的清醬,醋和一種叫作十三香的東西。
隻有買齊了這些東西,新菜才能做得有滋有味。
不過,很多達官貴人家的廚子們,去孟家酒樓學習免費的新菜烹飪方法後,所做出來的菜,卻怎麽也沒有辦法和孟家的廚子們比肩。
盡管如此,他們所做出來的新菜,還是比傳統菜更受人歡迎。
沒過多久,長安城內免費教授新菜烹飪方法的消息,就不徑而走,傳到了灞城地界上。
灞城鎮的兩家酒樓,相繼倒了大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