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學術書都定價不菲,但研人不用擔心錢的問題,想買哪本都可以,因為他手上有一張“鈴木義信”的銀行卡。
“鈴木義信先生,如果您在,請到七樓谘詢台。”
研人突然抬起頭?
鈴木義信?
盡管鈴木這個姓很常見,但名也一致的話就不是偶然了。莫非有人在找我?
但會是誰呢?
研人的腦海裏條件反射般蹦出一個念頭:這會不會是警察的圈套?研人差點兒拔腿就跑,但總覺得這不太可能。警察應該不知道自己有“鈴木義信”的銀行卡。否則早就凍結賬戶,阻止資金流出了。此外還有一個疑點。現在播放廣播找研人,說明對方知道研人正在書店。但既然知道他在這裏,為什麽不直接實施逮捕呢?
研人抑製住心頭的恐懼,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自從收到父親的電子郵件之後,發生的一連串事情,都受到嚴密邏輯的支配。如果有第三者知道“鈴木義信”這個姓名,那就應當是熟悉內情的人,也就是知道父親計劃的人。
也許自己還有同盟者,研人猜想。會不會是警察來搜查出租屋的那個早上給他打警告電話的人?那通電話,除了內容之外,還有許多地方令他費解。來電顯示不是“陌生號碼”,而是“不明號碼”。這就是說,對方很可能是從海外打來的。如果對方是外國人,電話中不自然的日語就解釋得通了。莫非那個人如今到了日本,要找自己?
研人將放回書架的書再次取出來。對方會通過室內廣播找自己,可能預估到研人判斷對方不是警察。
書店內排滿書架,視野不開闊。研人離開“藥學”區,假裝平靜地朝收銀台走。從書架間的過道偷看谘詢台,他發現那裏隻有店員,沒有別的客人。
身穿製服、負責谘詢的女店員瞟了眼手表,再次對準室內廣播用麥克風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