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漢子與一般緬甸當地人不同,他身高足有一米八,顯得鶴立雞群;**著上身,硬生生露出了一身精美絕倫的文身來。
我瞧這文身,上麵有佛像,有符文,小腹間還盤踞著一頭吊睛斑白惡虎,那蠍子、蛇、蜘蛛、蜈蚣和蟾蜍等五毒,更是環繞其間。我越看越熟悉,猛地想起來,也是上一次茶樓講數,吳萃君從泰國清邁契迪龍寺請來了一位名字叫做巴剃的白巫僧人,身上也有相差不離的青黛色文身,瞧這手法和畫技,倒是有幾分神似。
此為泰紋,起初的文身圖案隻有佛像和佛經,據說是13世紀時由高棉(即柬埔寨)傳入泰國的。16世紀歐洲人到達泰國的時候,文身已在當地流行起來。人們相信文身能夠帶來勇氣和毅力,以及達到改善運勢、廣增善緣、護佑健康等非凡作用。到了後來,文身圖案漸漸增多,逐漸擴展到神靈、符咒及一些動物和神獸,每種圖案都代表不同的含義,它開始發展成為一種專門的符刺文化。刺符師需要經過“龍波”或“阿讚”這種高僧的禱告驗證,方能執業。
我當日便見過巴剃將一身的符刺文身煉製成鬼降之物,心隨意動,竟然能夠驅使身上的刺符文身下來,直接作用於實體,取人性命。瞧見這個壯漢從斜側裏衝出來,比梁山好漢九紋龍還要拉風的刺符文身之上,隱隱散發著一股氤氳的光華,我便知道這人應該跟巴剃修行的方向差不多,都是走的文身喚靈的路子。這人應該是華裔,說的是類似於白話的中文,幾乎沒有一刻停留,便掄直拳頭,朝著我砸來。
我心中鬱悶,還沒有跟正主撞上,便被他的“腦殘粉”給纏住了;對手明明就是一個華人,卻偏偏做了人家的狗腿。當下我左腳後撤,氣沉丹田,將勁氣全部凝結於腰胯之間,見這人沒頭沒腦地直衝我的麵前,我一不猶豫,二不閃避,將拳頭繃得挺直,朝著這人的拳頭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