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下午的發言稿你準備好了嗎?”星期三中午吃飯的時候,爸爸在餐桌上問媽媽。
“當然,這麽重要的會議,我總不能臨場發揮吧。”媽媽用勺子舀著湯,“我反複修改過好幾遍了。”
“你的立場是什麽?”
“不支持。但也沒有你那麽反對。”
爸爸搖著頭說:“立法委不需要中立態度,他們要的是我們這樣的專家提出明確的意見。”
“我的觀點很明確——不支持法律讚成任何主動變成活死人的行為——怎麽,你覺得措辭不夠強烈?”
“確實不夠,我覺得你應該將‘不支持’換成‘反對’。”
“親愛的。”媽媽望著爸爸,“我覺得在如此關係重大的事情上,你應該讓我保持獨立的見解,而不是強求我和你達成一致。”
爸爸輕輕笑了一下。“是的。”
這天中午恰好我們一家四口都在家裏吃午飯,他們的對話引起了我和哥哥的好奇。我問道:“你們在談論關於成立《活死人法案》的事?”
“沒錯。明天我和你爸爸要去參加關於這個議案的第一次專家討論會。”媽媽說。
“是關於製定這個法案的具體內容和條款嗎?”我問。
“現在還沒到製定具體條款的時候——目前首先要通過的決議是究竟是否有必要擬定《活死人法案》——立法是一個繁瑣而複雜的過程,需要多次討論和審議才能確定,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完成的。”媽媽向我解釋。
“我一直搞不懂,咳……為什麽這麽多人會願意主動變成活死人呢?”哥哥聳著肩膀說。
“其實並非如此。那些參加遊行和表示支持變成活死人的人,不一定就代表他們希望自己變成活死人。”爸爸停下吃飯來認真說。“就好像當初關於廢除死刑的激烈爭論一樣——實際上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會和死刑扯上關係,但他們還是熱衷於參與表述自己的意見,作為強調人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