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然後呢?”
爺爺喜滋滋地反問。
“那就意味著,‘爺爺回到店裏,在三點二十五分讓擺鍾停下’這句話是有問題的。爺爺肯定在中間的某個環節做了手腳。”
“嗯嗯。”
“首先,我不能質疑做這件事的人不是‘爺爺’。如果爺爺找了別人幫忙,那就不算是破解不在場證明的謎題了。”
“對呀。”
“接下來要質疑的是‘三點二十五分’這個時間。說不定,爺爺並不是在三點二十五分讓掛鍾停擺的。”
“可是你在三點二十分下樓看過,當時擺鍾還在走。三點半第二次下來的時候才發現鍾不走了不是嗎?當然,真要深究起來,你的確不能確定鍾剛好是在三點二十五分停的,但‘擺鍾是在那幾分鍾時間裏停下的’這一點總歸是不會有錯的吧。”
“也許我不是三點二十分和三點半下的樓。大概我下樓的時間要更早一些。”
“怎麽說?”
“爺爺是不是把家裏的所有鍾表都調快了?店裏的鍾表和我房間裏的唐老鴨座鍾,是不是都被爺爺調過了?”
“所有的鍾表都被調快了……?”
“嗯。我去上學以後,爺爺把家裏的所有鍾表都調快了。我以為自己是三點多回來的,其實我到家的時間要更早一些。我才上四年級,還沒有手表,所以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幾點到家的。其實我第一次下樓的時間要比三點二十分更早一些。我剛上去,爺爺就悄悄溜進來讓鍾停下了。然後再打車去站前廣場,在三點二十五分站在壁鍾跟前拍了照片。”
爺爺連連點頭,一臉讚歎的神色。
“所有鍾表都被調快了啊……虧你能想到這個辦法。不過爺爺要是真的用了這一招,事後就得把所有的鍾表再調回來不是嗎?店裏有那麽多鍾表,一個個調多費時間啊。爺爺回來以後有工夫做這件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