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了李太後和魏忠賢的兩起叛亂,剪除了閹黨大部分,朝廷政局總算暫時穩定下來。
接過滿目蒼痍的攤子,朱顯波每天上朝都是冷汗連連。天下何止一個大亂形容啊。
東北部分,努爾哈赤死,皇太極即位,八旗鐵騎虎視眈眈;中原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已經成星星燎原之勢。北方的瓦剌逐漸統一蒙古,雖然臣服於大明,誰知道心裏打的什麽主意。西北的少數民族倒是安寧,但是朝廷如果疏於管理早晚出事。台灣,荷蘭人盤踞,澳門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也蠢蠢欲動。小日本整天半官方的派倭寇騷擾我沿海邊境。
大明朝廷可以說危機四伏。
而朝廷內部經過萬曆皇帝的二十年怠政以及天啟皇帝時期的閹黨專權,中樞部分已經癱瘓。各地方也是上行下效,好不慘淡。再這樣下去,起義軍打到北京了都還不知道怎麽回事呢。
沒辦法,忍了,朱顯波總不能把萬曆從土裏挖出來鞭屍啊。隻好找三女幫忙,日夜查詢電腦,看看又那些天災人禍即將發生,那些可以先行糾正處理。弄得滿朝文武以為張蕾等人是巫師哈,整天搗鼓聖器。
接下來就是登基大典和冊封皇後的事宜。
朱顯波思來想去決定不用崇禎,而是定年號建貞,取漢武帝建元和唐太宗貞觀之意,很明顯,朱顯波想通過年號告訴天下人,我絕不是完蛋的皇帝,而要做一個開拓的漢武帝或者雄極東方的大唐明君。
畢竟這兩個個皇帝曆史上那是相當的英武神明、是勤政愛民的.朱顯波也是頂著信王的名頭當上皇帝的。信王的粉絲們就是盼著一個聖君出現。朝廷也無人反對,反正隨著皇上高興,隻要不過分,不違祖製即可。
而建貞皇帝朱顯波第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處理天啟朝的後宮的問題,這也是曆代規矩,畢竟宮裏除了先皇的長輩和晚輩,大部分女人都是那個死鬼睡過的,這新皇才十八歲還是個處男呢。朝廷大臣也不想看到一個童男被無數的禦姐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