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科舉之後,大批人才被朱顯波招致朝廷,科技部也從中選撥了不少能工巧匠和立誌從事科技事業的文人。一個人才強國似乎正在走向正軌。進士們被分配到各部,接受尚書或者侍郎的教導,戚宏亮等終於有機會走進軍營,逐步事先自己的夢想了。
然而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附,該來的還是會來的,躲是躲不掉的,攘外必先安內,皇太極再厲害,也不能一夜打到北京城,何況開平衛還有他的老朋友袁崇煥。收服義軍事第一步。何況洪承疇上任後,起義軍受到壓製準備向河南方向移動,朱顯波等不起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必須盡快保證和諧統一,這是基本前提,陝西的起義軍鬧得太久了。
建貞三年秋,太和殿。
“各位愛卿,朕決定升劉立洋為山海關總兵,即日上任。劉愛卿你到東北後,要多征求那些老將軍的意見,將袁崇煥將軍的禦敵之策發揚光大,另外,田諾指揮使也歸你節製,沒有重大事情直接向你匯報。”
“謝皇上隆恩。微臣一定不讓皇太極再侵占我大明一寸土地。”劉立洋(阿三)平時也沒少接受我和朱迅等人的理論教育,加上一身好武藝,如果田諾也真心幫他,山海關一時半會應該不會有事。
“李承宗,今年新兵,往開平衛,山海關各增調五千。另外新兵各一萬與兩地守軍調換,通知袁崇煥將軍,要時刻關注皇太極的動向,必要時可直接增援山海關。”
“微臣領旨。”
“別急,在京城北郊再建一個大營,東北兩營各駐兵一萬。朕決定親率剩下五萬去會會那些起義軍。朕親征期間,京城的防務你要親自抓起來。”
“皇上,萬萬不可,實在不行,微臣願親率大軍剿滅那些叛賊。”李承宗急,急的不止李承宗,滿朝文武急了,心想這皇上到底還是年輕沉不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