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貞五年二月初二,管事太監來報,德妃娘娘周濤產下一皇子,朱顯波心情自然極度高興,心中暗想周濤的兒子,一定會像周濤一樣性格堅強冷靜。將來好好培養必定成為統甲一方的大將、甚至千古明君。不過朱顯波沒有像第一次坐父親那樣失態,而是沉思著怎麽利用這個好時機振奮朝廷。匆忙回宮看了看,然後獎勵周濤幾句第二天就繼續忙自己的朝政了,還好周濤不是薛美琳那麽小心眼,不然。。。名字嘛隨著哥哥來,朱朝光。
滿朝文武忙著向皇上賀喜,大臣們紛紛建議放假,舉國歡慶。朱顯波知道花錢的地方太多,也就沒怎麽鋪張。畢竟這皇帝的女人多了去,要是每個皇子、公主出生都鋪張一番,隻怕朝廷受拖累。唯有皇室厲行節約,臣子們才會越發擁戴明君朱顯波。
同時朱顯波卻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京師周圍四大營各調一萬親兵開服山海關前線,想自己安生就得給敵人壓力,朱顯波深刻記得第一個皇子出生時那些人給他的教訓。帶隊的是兩個書生傷不起和龍康仔,朱顯波當然不是現在就讓他倆帶兵打仗,前線有劉立洋還有李自成呢,他們倆是去學習的。
“皇上,我大明四海升平,皇上又陸續得皇子真是天佑大明,臣建議皇上下詔招各番邦來賀。”禮部尚書鄭誌良很顯然是忘了大皇子出生時的羞辱了,那個時候大明朝廷風雨飄搖,朝鮮和安南趁機脫離大明的管束,如今吐蕃和韃靼也不大搭理朝廷了。
“免了吧,我大明朝還沒有到那種實力,尤其是北方的皇太極,既然他敢稱帝,朕如果不把他驅逐了,中華大地上有兩個皇帝還如何教外邦信服。”
“啟稟皇上,皇太極所居,天寒地凍乃異人之地,我大明疆域遼闊又何必跟他計較那些不毛之地。不如修書一封人,與其講和,朝廷給予賞賜,讓其退出遼東即可。”李明德這個老狐狸什麽時候變得這麽蠢了,朱顯波很是生氣。不過也不能完全怪他,一個末代皇帝的丞相,哪能知道千古一帝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