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到了。”
馬車停下,隻見前方一群人圍著,正起著哄。
江步命小廝將馬匹牽走,又向他人吩咐了兩句。
那小廝聽聞後,有些不敢相信:“少爺您、您說真的?”
“嗯。”
“那,那小人幾個也可以...”
“不行,做好此事本少爺另有賞賜。”江步怕他們有隱瞞,說道:“此事做好了,本少爺不會虧待你們。”
“哎!”
領命的小廝點了點頭,外八著腿小跑出去。
......
被眾人圍著起哄的是一處糧店。
糧商為了吸引人,竟無師自通了帶貨的套路。
安排幾個年輕貌美的女奴,在店鋪前拿著粗木棍在大木桶中不停的戳,這是在人工去殼,叫舂米。
去殼後挑出幹淨的,壘在高高的糧堆上。
還有一些帶毛刺的,則是壘在另一側。
價格自然不同,精米要貴上一倍有餘。根本不是平凡家能吃的起的。
所以圍觀的眾人,多看的是那些糙米。
自家買回後,再細細的杆一杆,把殼去幹淨了,又能再賣上一次。
或者家中有小孩或老人、心疼媳婦的,也想買回去給家人吃點好的。
但是,這舂米前的價格他們咬咬牙還承擔得起。
稍微去點殼,就沒法承受了。
有人哀求道:“店家,您行行好,賣些未舂過的給我可好?”
糧商是個富貴的,一身域外買來的新鮮物件。
他鼓著個大肚子,放下茶,搖了搖頭:“你們也別說我不近人情,這些我本都可以當精米賣。現在這樣已是心善了。你們買完去了殼,甚至能賣與我換錢。
實不相瞞,現在糧商也不好做了,哪裏都在打仗。就這些還是我托人找關係才進來的。”
眾人知道他說的是實話,大盛主要的作物是粟米,而不是麥。
這看上去還是早麥,有些還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