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塔座至塔刹,石塔通身宛若一體,連條縫隙也沒有留下。
已經見過前兩座建築的江步並不意外,但來都來了,空手而歸不是他的風格。
“先全都檢查一遍,實在不行,到最後用些強製手段。
另外還需要注意。姬江川的記憶中,內宅以及祭祖拜神還算正常。
是他的記憶被篡改了?還是說這些姬家子弟去的不是內宅?
以及...空氣中彌漫的氣味,總給我一種熟悉感。或許,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聞到了。”
他眼眸一凝,操縱著手臂上皮膚形成一行文字——‘氣味,記憶有誤’。
隻要江步不刻意恢複,這行文字就會一直存在,當他找到氣味來源或再次嗅到氣味時,便能精準定位這段記憶。
無法從外表上判斷石塔的作用,自然也無法確認最後一座建築是什麽。
內宅東側,能一眼看出是座廟宇。
這是最小的一座建築,卻也是最為華貴的。
屋簷上挑弧度有些大,異於經典的飛簷結構。
這不屬於時代的建築,一看就知道是姬家老祖的手筆。
門前朱漆柱子上,各用金墨寫著一行文字。
雖然看不懂上麵寫了什麽,但僅從字形便能判斷出,絕對是書法大家懷揣著極為恭敬之心所作。
大門半開,露出一片昏黃的燭光。隱隱有哭腔與低吟聲從中飄出。
“有人?”
但在江步外放的感知中,並沒有發現生命存在的跡象。
不過難得找到一方可以進入的建築,不可錯過。
隱去身形,散作血霧飄忽淡去,沿著半開的門縫入內。
室內,最先入目的是兩排整齊的柱子,共六根,每一根上都寫滿未知文字。
聯想起前世某些旅遊景點,初步猜測這些文字是記載所用。
可惜沒有圖案壁畫,不能推測出完整內容。
每一根柱子上還鑲嵌有青銅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