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次來到沃爾夫斯堡,是帶著最大誠意的。
這個國家不能再經曆內戰的痛苦了,作為總統,我必須肩負起責任,無論多麽艱難,必須走下去。
但是我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貴族已經不適合再領導這個國家,工人階級應該成為主導,霍亨索倫不是少數人的霍亨索倫,它是屬於所有人的。
當然,我也希望貴族可以積極加入到建設這個國家的過程中來,我們的政府是開放性的,對所有霍亨索倫人一視同仁。
因此我誠摯地希望,大家能夠坐下來,放下成見,共同走過難關,讓霍亨索倫重獲新生。”
沃爾夫斯堡火車站,埃卡特剛剛走出來,就被無數記者包圍。
於是他發表了一通即興演說,強調了“避免內戰”“工人主導國家”等主張,並非常配合地擺了幾個造型,好讓記者們將自己的照片,刊登在報紙上。
在熱情的揮手告別後,他坐上了等待多時的小汽車,然而當車子發動,他臉上的微笑迅速散去,轉而是一片陰沉之色。
在記者麵前,他盡可能地展現風度,這是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的必修課,他對此早已習慣。
但是當他一個人後,就會露出本色。
沃爾夫斯堡之行,並不簡單,這不僅是一次工人和貴族的博弈,更是一次為保住自己手中權力而進行的抗爭。
與布奇將軍的談判,大體上都進行得很順利,畢竟他們有共同的底線,那就是避免內戰。
但是在這之外,有些問題卻陷入拉鋸,最核心的,就是總統權力製約和議會改革。
布奇將軍提出,要將總統對議會的控製權,進行削弱。
按照他的說法,總統不再有解散議會的權利,議會應該是獨立的,與總統府擁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而且議會的多數黨,不能是總統領導的政黨。
所以日後議會選舉,多數黨不能再出現總統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