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飯飽,也差不多該把曾泰送走了。
“唉……這個曾泰,應該沒有參與吧。”
楊曲端著小菊遞上的醒酒湯,腦筋飛轉。
他對曾泰的了解不算多,隻知道他是哪年的秀才,大約是洪武三年,還是什麽時候,記不清了。
曾泰乃是正兒八經的寒門出身,矜矜業業十餘年,最後得朱元璋賞識,才最終坐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
他這個官兒是朱元璋提拔的,起碼先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他的品行。
不然,以朱元璋的性格,他要提拔一個人到這麽高的位置上,會不事先調查嗎?
不過話又說回來,曾泰今年才被提拔,時間尚早,或許說都還沒站穩腳跟也說不定。
在此之前,他更是在吏部任職,怎麽會對戶部的郭恒如此熟悉。
難道說,在他剛坐上戶部尚書的位置時,郭恒也曾試探過他?
郭恒這種人,在確定立場之前,就算是試探,也不會留下什麽特比重要的把柄。
但曾泰好歹也是在官場中摸爬滾打十幾年,說不得光從試探之中就看出郭恒是什麽人了。
他一定不會有證據,否則理應早就向朱元璋告發了才是。
如此,倒是可以解釋他那句話。
而今細細品味,曾泰這話似乎還有點無奈的感覺,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而且,他也不知道曾泰和郭恒之間的關係到底怎麽樣。
自己之前到底沒有踏足官場,這種事情不得而知,想要知道還得找人問問。
問朱元璋肯定不行,他一個皇帝,那裏有精力去管臣子的私交,更何況自古以來各重臣之間嚴禁交往過密。
也就這明朝沒有那麽嚴重,因為最開始的這一批人,一起打的天下,在大明成立之前,本就已經十分熟悉了。
所以隻要手底下的人不合謀搞些有的沒的,在沒有被點破之前,朱元璋都懶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