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諸案
● 胡惟庸案
朱元璋自建明朝始就在考慮廢丞相之職。胡惟庸案成為其廢丞之由。
胡惟庸,鳳陽定遠人,是最早跟隨朱元璋的文臣之一。他是明朝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平民”丞相。胡惟庸獨居相位四年。朱元璋對於胡惟庸那套借君主的好惡以報個人恩怨的奸臣手法洞若觀火。朱元璋讓他當丞相,是因為他可供利用。
利用存在隔閡仇怨的人互相監督,是朱元璋慣用的權術。洪武七年(1374年)六月,他將汪廣洋從廣東召回來,任命為左禦史大夫。果然有個叫韓宜可的不怕死的禦史,上章彈劾胡惟庸與右禦史大夫陳寧、禦史中丞塗節擅作威福。朱元璋假裝大怒,說他誣陷大臣,抓進錦衣衛關起來。不久卻又將他放了,並沒有治罪。洪武十年(1377年)十月,朱元璋提升胡惟庸做左丞相,讓汪廣洋做右丞相去牽製。洪武十一年(1378年)四月,朱元璋命禮部定奏章式樣,禁天下奏事給丞相所管的中書省。洪武十二年(1379年)七月,吉安侯陸仲亨、江夏侯周德興、宜春侯黃彬在臨清練兵地被逮捕回南京。其中,陸仲亨與胡惟庸的關係密切。
這些跡象說明朱元璋在中書省問題上將有重大行動。這時,發生一件胡惟庸的兒子在大街上騎馬橫衝,跌落下馬,被過路馬車軋死的事。胡惟庸不由分說把馬車夫捉住,擅自殺了。朱元璋見他如此專橫,甚為生氣,要他償命。到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戊午發生了占城(今越南南部)貢使事件。占城貢使到南京進貢,把象、馬趕到皇城大門口,讓守門的宦官發現了,報告給朱元璋。朱元璋一聽,大怒,命令將胡惟庸和汪廣洋抓起來,關進監獄,說他們蒙蔽欺君。二位丞相不願承擔罪責,認為接待貢使是禮部的責任。朱元璋遂將禮部的官員也統統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