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別號霞客,江蘇江陰人。自幼博覽古今史籍、輿地及山海圖經。22歲起,他決定外出旅行,曆時30餘載,北至燕、晉,南及雲、貴、兩廣。沿途曆盡艱險,將觀察所得以日記形式記載下來。
《徐霞客遊記》寫有天台山、雁**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這些日記,後經季會明等人整理成書,成了舉世聞名的《徐霞客遊記》。《徐霞客遊記》世傳有10卷、12卷、20卷等多種版本。主要按日記記述作者於1613—1639年旅行觀察所得,對沿途的地理、水文、地質、動植物均有詳細的記載,生動、準確、詳細地記錄著祖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地理景觀,開辟了地理學上係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其中,有關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岩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探討,早於歐洲人兩個世紀,尤其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另外,遊記的文筆清麗新奇,記述精詳真實,既是一部科學巨著,又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文學遊記,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遊記》為我國曆史自然地理和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都提供了彌足珍貴的資料,開創了我國地理學上實地考察自然、係統描述自然的先河,被世人稱為“千古奇書”“古今一大奇著”。英國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稱其“遊記讀來並不像是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部20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