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大清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吳三桂降清

吳三桂,字長伯,江蘇高郵人,祖籍遼東。他的父親吳襄,崇禎初年任錦州總兵。吳三桂則以武舉承父蔭,授都督指揮。鬆錦戰役時,洪承疇督率諸鎮兵,吳三桂為他手下之主要將領之一。這次戰役之後追究責任,吳三桂被降三級錄用,仍守寧遠,戴罪立功。這時由於吳三桂年富力強,加之吳三桂本為遼東世將,實力雄厚,對清的多次誘降置之不理,所以他甚為明帝所重。崇德八年(1643年)十月,當濟爾哈朗及阿濟格率清兵向山海關外中後所、前屯衛、中前所等明軍守地發起進攻時,都是為吳三桂所部的明軍所擊退,這說明當時明廷於遼東一線所依恃者,非吳三桂莫屬。

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吳三桂原本投降農民軍的可能性應大於降清,但是由於李自成軍在北京對降官追贓索餉搞得十分厲害,特別是吳襄在北京也被拷掠追贓,其消息傳到了吳三桂的耳中,這對吳三桂的政治態度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同時其愛妾陳圓圓被擄更加深了其對農民軍的不滿,使其最後走向降清道路。

多爾袞所率清軍於1644年四月十一日到達遼河,十四日到達翁後(廣寧附近),由於行經之地一麵有山,素稱多獸,多爾袞約定次日與朝鮮世子行獵。但十五日卯時,清兵剛剛行軍5裏許,忽聞鎮守山海關的明軍統帥平西伯吳三桂突然派人前來洽降。他們除了約降事宜之外,同時也把農民軍攻占北京及崇禎皇帝身死之事一一報告。這對清軍的入關提供了難得的方便。多爾袞立即召開了軍事會議,決定迅速向關內進軍。

在這次軍事會議上,洪承疇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由於多年參與鎮壓農民軍的活動,對農民軍的情況一清二楚。他根據吳三桂使者的報告,馬上在會上提出下列意見:

(1)應首先發布命令,說明清朝這次出師的目的係“掃除亂逆”(指農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