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壞習慣:糾正孩子學習壞習慣87法

習慣17.糾正孩子不能堅持學習的壞習慣

有人說,生存就是變化,變化就是積累經驗,經驗就是無休止地創新自己。我想,也許我們天生兩隻耳朵,兩隻眼睛,一張嘴,這正是讓我們多聽多看。

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幼時的夢想越來越遠,風霜的磨礪和肩上的重擔時時讓我們不知所措,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應該如何辦。這是很多朋友對我表達過的意思,其中也包括一些正在上學的孩子。“高考的壓力始終像一塊大石頭壓在那裏,我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會不會有自己想要的結果。壓力沒有給我動力,真的,我的信心總是那樣的不穩定。今天想好好學習,明天就又泄氣了……”“要是沒有學校的話,我想我會對學習感興趣的,我會每天堅持讀自己喜歡的書,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記錄下來,還可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呢!”“我覺得自己是沒有希望的,因為我很明白自己的缺點是沒有恒心,但是我的心都浮了,一坐下來就煩!”

其實,包括從前的我自己也有過如此的想法,但是,我隻能說,在我身上,如果實現了學習的絕對自由,可能事情會更糟糕吧!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惰性始終是如影隨形的,你又怎麽能夠指望一個饞嘴的孩子守著一盒巧克力而無動於衷呢?至於不能堅持而使學習陷入一曝十寒的境地,往往正是這種惰性的結果。老師們普遍對沒有持久精神的學生感到頭痛,因為這不僅影響到教學進程的正常實施,更重要的是影響學生自身知識技能的積累。因為中小學階段許多知識的學習都是為進入高等院校打基礎的,而此時也正是人類記憶的黃金時段,持續而不間斷的複習、記誦、練習對學習本身大有裨益。實際上很多成績平平的孩子並不是領悟、理解能力差,也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謂的“不聰明”,而是缺乏毅力與恒心。相反,很多在各方麵都很優秀的孩子往往是勤奮不懈的人,而不是我們想像當中的“卓越”分子。因此,細細體味“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含義你就會覺得,愛迪生這句話說得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