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她)是一個偏心眼兒的家夥”,是的,也許是如此吧。可是,如果一個人偏要自己跟自己作對,那就沒法搭救他。
在一次外出旅行時,我認識了一位18歲的女孩。列車駛過草原時,令我非常奇怪的是,她一直沉默地坐在靠近車窗的位置上發呆,與家人興高采烈的興奮情緒顯得格格不入。她的母親悄悄告訴我說,自己的女兒在學校裏成績不好,而班主任偏偏又是一個“唯成績論”者,因為自己是數學老師,甚至認為隻要數學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平時也就格外器重。可是這個女孩恰恰對理工科沒有興趣,重文輕理的傾向非常明顯,所以一直得不到老師的賞識,而且常常覺得老師故意刁難自己。也曾經想過調換班級,但是她所在的班級是年級裏公認的“群英薈萃”,家長並不希望孩子到普通班去。為此這孩子一直鬱鬱寡歡,對班主任老師分外鄙夷,學習興趣非常淡薄。這次期末考試的成績又不理想。好在家長通情達理,沒有一味責怪,深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可是對即將升入高二仍舊情緒低落的女兒,他們覺得束手無策。
我相信這本書的讀者之中有相當數量的人都有類似這位家長的困擾,然而說老實話,我自己也覺得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如果你現在有時間和耐心的話,就一口氣把這篇文章讀完吧!因為下麵我要提到的這個小故事還是蠻感人的,或許還會對你有所幫助。
日本國民中廣為傳頌著一個動人的小故事:很多年之前,一個妙齡少女來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很激動,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幹!可是意想不到的是,上司安排她洗廁所。這件事情我敢擔保沒有人樂意幹,何況這個女孩一向喜愛清潔,沒有幹過粗活。因此每次洗馬桶對她來說都是無比痛苦的事情。而上司的要求十分嚴格:必須把馬桶擦洗得光潔如新!她十分清楚自己不適應這一工作,“光潔如新”的要求實在難以達到,因為在她看來那是不可能的。於是她想換一份工作。這時,單位裏一位前輩及時出現在她麵前幫她擺脫了困境,更重要的是幫她認清了人生之路的走法。那個人沒有任何空洞的說教,隻是親自作了個樣子給她看。首先,他一遍又一遍地清洗著馬桶,直到抹得光潔如新;然後,他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毫不勉強。他不用隻言片語就告訴了少女一個極為樸素的道理,隻有馬桶中的水可以達到“喝”的清潔程度,才算是把它洗得“光潔如新”,而這一點已經被實踐證明是完全可以辦得到的!同時,他送給她一個含蓄而富有深意的微笑,用鼓勵的目光看著她,這已經夠用了。因為她早已經激動得不能自持,從身體到靈魂都在震顫。於是,女孩痛下決心:“就算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洗廁所最出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