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地挽留夕陽的,是傻子;久久地感傷春光的,是蠢人。青春時有重新再來的資本,有些事不是你想扛就扛得住的,扛得越久,越讓你喘不過氣來。就像手中的沙粒,你攥得越緊失去得越多。所以,學會取舍,別再與自己較勁,懂得與生活握手言和,這樣我們才能輕鬆上路,愉快地趕往生活的下一站。
與其一直可惜,不如斷然放棄
我們不惜一切求取成功,可是,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做得優雅,保持平衡,就可以得到平安,從經驗中成長。就像鬆開一個握緊的拳頭,我們會感到自在而有活力。
這是一個關於放棄的故事:
一個早上,一位母親正在廚房清洗早餐的碗碟。她有一個四歲的小孩子,自得其樂地在沙發上玩耍。
不久之後,這位母親聽到孩子的啼哭聲。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呢?她還沒有將手抹幹,就衝到客廳看孩子。
原來,孩子的手插進了放在茶幾上的花樽裏。花樽上窄下闊,所以,他的手伸了進去,但抽不出來。母親用了不同的辦法,想把孩子卡著的手拿出來,但都不得要領。
這位母親開始焦急了,她稍微用力一點,小孩子就痛得叫苦連天。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這位母親想了一個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可是她有些猶豫,因為這個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古董。不過,為了兒子的手能夠拔出來,這是唯一的辦法。
結果,她忍痛將花樽打破了。
雖然損失不菲,但兒子平平安安,母親也就不太計較了。她叫兒子將手伸給她看看有沒有損傷。雖然孩子完全沒有任何皮外傷,但他的拳頭仍是緊握住的,像是無法張開。是不是抽筋了呢?
母親再次驚慌失措了。
原來,小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頭張不開,是因為他緊握著一枚硬幣。他是為了拾這一枚硬幣,所以令手卡在花樽的口內。他的手抽不出來,不是因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為他不肯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