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當上了皇太孫,朱元璋又任命馮勝和傅友德為太子太師,藍玉為太子太傅,這三個當時明朝最重要的武官,都被安置在了朱允炆周圍。遺憾的是,這三人在隨後兩年時間裏,全被朱元璋處死了。
借用小沈陽的名言——這是為什麽呢?
藍玉作為徐達之後的明朝第一武將,捕魚兒海一戰立下了不世之功,讓他的聲望達到了頂點。然而輝煌的頂峰之後僅僅五年,朱標剛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的第二年,藍玉就遭到了滅頂之災,不僅滿門抄斬,牽連進來,黃泉路做伴的人數,更是有一萬五千之多——也許說明了藍玉平時的人緣相當不錯。這個名單包括有開國公常升,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等十三侯,以及吏部尚書詹微、戶部侍郎傅友文等高級幹部,可以說是陣容強大,班底豪華。
而馮勝和傅友德在隨後兩年內也先後被處死,這樣,明初的開國名將們,就像《紅樓夢》中的經典台詞——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淨。
三位名將特別是藍玉之死,與朱棣到底有多大關係,現在已經成為了永遠的謎,因為相關的史料已經被銷毀。我們隻能說,藍玉的死,朱棣是有很大嫌疑的;馮勝、傅友德的死,朱棣是受益很大的,僅此而已。
藍玉案是朱元璋在世時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清洗運動。傳統的觀點,說是為太孫允炆繼位掃清威脅,這個結論顯然經不起推敲。
藍玉是什麽人?他是常遇春的內弟,太子朱標正妃常氏的舅舅,雖然朱允炆不是常氏所生,而是呂妃的兒子,但藍玉和朱標的關係,確實不同一般。
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就去世了。洪武六年,朱元璋為了顯示自己對當年結拜兄弟的關心,不僅把常遇春封為開平王(大明第一個封王的異姓,當然活人是不能封的),而且要朱標娶常的長女為正妻。當時朱標已經有了一個妃子,但並未生育,有傳言說妃子的問題。果然,婚後第二年,常妃就為朱標生下了長子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