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占領了薊州、密雲和遵化,就等於在北平東北築起了防備大寧的一道有力屏障。早就手握朝廷密令的總兵官劉真,這時候著急了,他帶上都督僉事陳亨和都指揮使卜萬兩員大將,統領近十萬大軍進駐鬆亭關,隨時準備攻打遵化。
遵化衛指揮蔣玉手下僅有幾千兵馬,全城人口算上婦女兒童,也不到三萬人,根本沒有抵抗力。
七月二十二日,求救的信使趕到了北平。經過與重要將領反複會商,朱棣決定親自領兵援助。二十四日,他率精銳部隊趕往遵化。可能是由於朱棣前幾次戰役的震懾,陳亨命令部隊退回鬆亭關待命,伺機反撲。
二十七日,朱棣的先鋒李浚趕到鬆亭關口,試圖引誘明軍出城迎戰。但無論燕軍使用什麽手段,把對方的祖宗八代都問候遍了,甚至高舉畫著烏龜的大牌子來挑事,大寧軍隊就是堅決不出來,堅決不對抗,堅決當烏龜。
現在,感到麻煩的倒是朱棣,他要是強攻,對方兵員充足,以逸待勞,一時半會兒肯定不能拿下;如果回師北平,這幫孫子又要趁機攻打遵化甚至通州,跟你玩躲貓貓的遊戲,人家的目的很明確:即使打不過你,也要讓你不舒服。就算整不死你,也要惡心死你!
打與不打,都存在風險,是撤是留,都讓人猶豫。朱棣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正好這時,燕軍抓住了兩個大寧士兵,朱棣突然來了靈感,想出了一個奇招。
朱棣故意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給自己並不認識的卜萬,回憶了他們兩個人為數不多的幾次會麵,說自己對卜萬非常欣賞,如果得到他,簡直堪比劉秀得到馬援,曹操得到張遼,朱元璋得到常遇春,如果卜萬願意棄暗投明,參加靖難,他就拜卜萬為大將軍。同時,他又狠狠地批評了陳亨,說別看陳亨是從濠州就跟隨太祖打天下的,但極為平庸,不堪大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