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北伐朱棣的將領人選,朱允炆與眾臣們商議多次,也難有結果。朱元璋當年真是體貼自己的好兒子,把能收拾的,幾乎都給收拾光了!
挑來挑去,大家推出了一個人,長興侯耿炳文。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也隻能將就著用了。
耿炳文已經六十五歲了,他能活到現在,恰恰說明他的才華有限,才能平庸,不入朱元璋法眼,進不了老朱“七十歲之前必須殺掉的七十人”這樣的黑名單。如果一個將軍能讓朱元璋覺得出色,是個威脅,他恐怕也就活不到今天了。
耿炳文的特長在於防守,他曾經死守長興(今屬浙江湖州)三年,打敗了張士誠部的多次進攻,對大明王朝的建立,也算做出了一定的(有限)貢獻,因此,他也被封為長興侯。
善於防守的人往往不擅長進攻,你能期待世界第一門將布馮去踢前鋒嗎?但是,大明王朝又沒有拉瑪西亞青訓營,培養不出自己的梅西,怎麽辦呢?
讓一個守門員去當前鋒,這就是朱允炆給出的答案。
朱允炆任命老將軍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寧忠為左、右副將軍,帶領十三萬精兵,號稱三十萬,出師北伐。同時下詔,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並把朱棣廢為燕庶人,祭文是這麽寫的:
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去年,周庶人僭謀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最親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谘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
朱允炆的仁柔在這時候又一次讓人無所適從。他在為眾將壯行時,不無傷感地說:“昔日梁元帝蕭繹進京平叛時,曾說:‘一門之內,自極兵威,不吉祥之極。’現在諸位將軍就要與燕王對壘,請務必體察朕的心意,切不可讓朕背上殺害親叔父的罵名!”眾將看著朱允炆一本正經的麵容,都恨不得找塊豆腐撞上去:如此迂腐,這仗還怎麽打?我們不能傷害朱棣,朱棣卻能隨時讓我們從世界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