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皇帝是這樣煉成的:朱棣的成功之路

一、千裏之行,始於城下

洪武十三年三月初,在胡惟庸反朝廷集團被鎮壓不到兩個月之後,朱棣就收到了令其即日就藩北平的詔書,他心裏非常高興。在鳳陽風裏來雨裏去地過了四年,不就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嗎?盡管他很清楚,就藩北平可不是去坐享太平的,而是肩負有“慎固邊防,羽翼皇室”的重大責任。

三月十一,這是朱棣離開南京的日子。這一年,他隻有二十一歲。

離別的氣氛有些傷感,朱元璋是一貫的麵無表情,對他來說,把兒子送到邊塞,好像是這個當父皇的必須做出的犧牲,馬皇後看著孩子們一個個離開,心裏有些舍不得,特別是徐小姐。史書記載,她是這麽誇兒媳婦的:“真吾婦也(真是我的好媳婦啊)!”把她當自己的親生女兒對待。徐王妃當然也不願意離開馬皇後,她也無法知道,這一次的分別,居然是她們最後一次見麵。

徐王妃這時候已經又懷孕了,但她不願因為自己影響丈夫的前程,既不要求朱棣在自己生完孩子再去北平,也不想讓丈夫先走,堅持要和他一起出發。

身為燕王的朱棣,自然不能像徐小姐一樣多愁善感。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朱棣翅膀還不怎麽硬,知道自己飛不遠,但是,先飛出南京,飛離老爸的眼皮底下,飛到一個自己說了算的地方,那感覺,要多HIGH有多HIGH。當然麵對父皇母後,他也得做出一副難舍難分、相當痛苦的樣子。

朱棣披掛整齊,拜別了朱元璋和馬皇後,帶著徐妃和護衛親兵五千七百七十人,踏上了奔赴北平的行程。一路之上,旌旗招展,隊列嚴整,沿路觀看的百姓,都為馬上這位年輕帥氣的將領叫好。不過遺憾的是,青春貌美的徐王後長什麽樣,他們是沒有福氣領略的,人家一直坐在車裏。

今天,京滬高鐵從北京到南京隻需要四個小時,飛機則是兩個小時,便捷的交通,縮短了出行時間,等於延長了人的壽命。但是在當時,人們不得不忍受一個很不給力的交通方式。他們先是騎馬到達揚州,隨後乘船經大運河到淮安,然後改走陸路,沿著運河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