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事關大地和心靈的文學

第三節 詩歌——放低姿態的精神飛翔

中國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結晶,它不自覺地滲透進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凝聚起中華兒女的情感,加強了大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發揮詩歌的紐帶作用,以促進九市兩地的文化融合,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建設和大灣區文學建設都意義重大。因此在大灣區建設的醞釀和籌劃階段,用詩歌搭台來推動大灣區建設的活動也在各方的努力之下開展起來。

2017年是中國新詩一百周年。2017年1月8日晚,由中山市政協委員學堂、廣東省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廣東省朗誦協會為指導單位,中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山廣播電視台主辦,中山市朗誦學會承辦的“新詩百年詩夢同行”——粵港澳台2017年新年詩會在中山廣播電視台演播大廳舉行,粵港澳台詩人聯合發布“中國詩歌年”倡議書,共促中國新詩健康發展。“中國詩歌年”倡議書除建議發起中國新詩百年大討論,召開新詩百年紀念大會,編輯出版新詩百年大係等活動外,還倡議開展新詩百年“一帶一路”行。這表明詩歌領域在建構粵港澳大灣區文學方麵已先行先試。

2017年11月15日,為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由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廣東省作家協會為指導單位,中山市政協委員學堂、中山市火炬開發區、中山海事局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行”之“新詩百年:2017粵港澳大灣區海洋詩會暨‘魅力灣區詩如畫·秀美西江博愛情’”活動,在廣東中山伶仃洋海域舉行,粵港澳大灣區9市詩歌學會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的詩歌機構的詩人代表參加。這一旨在以詩歌為媒介,促進粵港澳城市之間文化交流合作的詩歌活動的成功舉辦,說明灣區內的詩歌活動開始有意識地向“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時代主題下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