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別和叛逆期的孩子較勁:親子無障礙溝通50招

27 小心,有種典型狀態叫“發呆”

Q:

上初中之後,兒子的成績有些下降,老師多次和我說他上課總是發呆,不愛動,也不愛寫作業。碰到提問他問題,他也好像不知神遊到哪裏去了,叫半天才有反應。這樣子發呆是毛病嗎?該怎麽幫孩子調整呢?請老師給分析指導下。

A: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發呆,也都有發呆的時候。

心理學研究證明,發呆是人的大腦對外界事物進行調節的一種應激反應,屬於正常人的一種心理調節。偶爾發呆無傷大雅,還能幫助人們減輕疲勞,對大腦來說是一種很好的休息。

這裏我們說的發呆多針對成年人,成年人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可以把發呆當做一種休息和調節。但對小學初中階段的孩子來說,經常發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不但會影響孩子學習,還可能造成其他心理上的問題,因此家長要格外注意。

好動、坐不住、無精打采、心不在焉,或想入非非、老是走神、粗心、馬虎、做事沒效率、差錯多;愛拖遝、愛發呆、磨蹭、一心多用、有始無終……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這些症狀,就表明孩子開始有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就要趕緊找原因幫孩子解決了。

一般來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由幾種原因導致。小學、初中階段的孩子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神經係統興奮和抑製的過程發展也還不太平衡,因此自製能力比較差,常常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這屬於生理原因。孩子存在輕微的腦組織損害、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或者孩子有聽覺或視覺障礙都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充耳不聞、視若無睹,這個就是病理原因了。

這兩個原因之外,環境因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如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目不暇接,很多孩子都喜歡吃各種糖果,喝含咖啡因的飲料或者摻有人工色素、添加劑、防腐劑的食物。這些東西會不知不覺地刺激到孩子的情緒,從而影響上課聽講的專心度。當然,如果孩子長期處在嘈雜、喧鬧的地方,注意力也會不自覺地被分散,久而久之形成愛發呆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