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我是一個 13 歲男孩的父親,我和我的愛人平時工作都比較忙,有時候很晚還要加班工作,所以我們也深知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不夠多,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家庭收入情況還算可以,所以我們總是盡量在物質方麵給予孩子最大的滿足。可惜的是,孩子並沒有體會到我們對他的那份關愛。有時孩子提出出去玩耍的請求,我們因為工作卻不得不延後或者拒絕。漸漸地,孩子有了一種抵觸的情緒,覺得我們對他不夠關心,也變得不愛上課,不愛學習。我們看著這種情況隻能暗暗著急。我們怎麽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那份愛並且體會到那些拒絕的無奈呢?
A:
對於每一位父母來說,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都是毫無保留的。而父母可能沒有想到不同階段的孩子需要的愛是不同的。對於嬰兒來說,能夠讓他吃飽穿暖就是對他最好的愛,而對於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對他有足夠的包容,讓他的性格能夠充分釋放就是對他最好的愛……所以對於有獨立想法的孩子來說,父母需要建立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找到孩子最想要得到的愛。
哪家的父母會不喜歡兒女圍在自己的身旁有說有笑?哪個孩子不渴望得到父母的疼愛?但是,許多家長為了生計,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和成長環境,不得不拚命地工作、掙錢。既然這種選擇是愛與無奈的矛盾體,我們又該如何處理這種矛盾呢?
第一點:溝通是解決矛盾的最好途徑
孩子對父母的愛不認同,源於孩子和父母對於愛的認知是不同的。父母總是會過多地著墨於孩子在物質方麵的需求,希望給孩子提供最大的物質幫助,卻忽略了精神層麵的嗬護。而精神上交流溝通的欠缺往往最容易使親子之間的關係產生矛盾和隔閡。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相處時間很少的話,其情感自然無法得到培養和滋潤,孩子產生冷漠抵觸的情緒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所以,父母要經常和孩子談心交流,了解孩子內心隱藏的想法,為父母與子女之間更好的溝通搭建一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