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別和叛逆期的孩子較勁:親子無障礙溝通50招

5 莫將“關心”變“嘮叨”

Q:

我的孩子剛滿 14 歲,上的是寄宿學校,每個星期周末才能回家,因此我們和孩子的相處時間相對來說比較少。您也知道,現在這個社會的**太多了,我和他爸爸又沒在孩子身邊,很擔心孩子會受到一些不良的影響,因此我常常會叮囑和教育他,比如要把心思用在學習上,不要早戀,學習上有不懂的一定要多問老師……但是我一說這些,孩子就會露出很不耐煩的表情,嫌我囉嗦,有幾次還直接打斷了我的話頭。請問專家,孩子出現這種不滿情緒後,我該如何對他進行教育呢?

A:

對孩子不停嘮叨的父母,其實更多的是為了安撫自己緊張和不放心的情緒,能否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父母並沒認真考慮,往往隻是圖個一時痛快,或養成了一種不良的慣性。

成都一所中學曾做過一次調查:你的父母囉嗦嗎?父母嘮叨的時候,你的反應如何?在回收的 2000 多份問卷調查中,認為父母不囉嗦的學生隻有不到 5%,高達 95%的孩子都覺得父母囉嗦,有的學生還在一旁補加了“超級囉嗦”、“一件事情要說好幾次”等。由此可見,嘮叨囉嗦是多麽讓孩子頭疼啊!

在一個家庭裏,誰是最愛囉嗦的人?“媽媽”、“爺爺奶奶”分別高居第一、第二位。生活中,家長囉嗦的話題多是學習、考試、生活習慣、早戀、交友等,並且大多數父母對自己的囉嗦毫無知覺。

孩子嫌父母太嘮叨是一個很普遍的社會問題,它不僅僅發生在你的家庭裏。也許你會覺得很無辜:我這是在關心孩子啊!孩子自控能力弱,保護自己的能力也弱,如果不叮囑和管教,出了問題可怎麽辦?自己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還不領情。

從心理學來說,父母的嘮叨是出自於一種緊張、不放心,很多時候是說出來讓自己安心,不是說給孩子聽的。父母通過嘮叨,向自己也向孩子證明:我能夠對孩子做的都已經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