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武生楊小樓,與梅蘭芳一樣,都是裏程碑式的大演員。他比梅蘭芳長一輩,據說梅蘭芳小時經常受小學同學的欺負,於是每天早晨賴在家裏不肯走。楊就對梅家的大人說:“我來送他。”說著,把個子不高的梅蘭芳舉到頭頂,然後放在一個肩膀上,出門反方向走了。楊故意繞了一個很大的彎兒,讓少年梅蘭芳畏懼去學校的心理淡漠了。最後楊從胡同的另一頭進入學校,這時梅蘭芳才發現“又進了學校”,也已經晚了。楊找到那些欺負梅的同學,說:“聽著:再不許欺負我們了啊!”同學們仰望著這位一米九的大個子,偷偷吐一下舌頭,都沒有說話。
楊小樓一生充滿了傳奇故事。他本是著名武生楊月樓的兒子,他學過戲,但嗓子沒練出來。他媽媽懂戲,把他叫到跟前,讓他唱一嗓子。他唱了,聽得他媽媽連連搖頭,隻讓他盡快結婚,準備將來托人給他介紹一個普通的工作,這輩子就別再唱戲了。楊奉母親之命結了婚,卻不跟妻子住一起,而是單找了間小屋子,用廢紙把窗戶糊了個嚴實,每天很早就出去練功,中午才回來,母親、妻子問他想吃什麽,他不說話,隻用手比畫。想吃烙餅,用手比一個圓;想吃麵條,兩手一抻……等過了兩年,他終於把嗓子“養出來”了,而別人都是通過苦練,才可能把嗓子“喊出來”。這天,他在自己的黑屋子裏猛然一聲高唱,把隔壁的媽媽嚇了一跳,以為是他的某位朋友來了,急忙掀起門簾向外張望:“是哪位朋友來找我們小樓了啊?……”
楊小樓
他後來成了很大的名,但人依舊隨和。平時有朋友到家裏,說著說著臨近中午,朋友要走,他一把拉住朋友的胳膊:“別走,吃飯。我吃什麽,你也吃什麽……”朋友見他是真心,就留下了。吃飯時,他和朋友坐外屋,母親和妻子在後麵做飯,比如吃餃子,每煮好一盤就往前邊端一盤。楊與朋友一盤一盤地吃著,當家人向後邊撤空盤子時,小樓忽然囑咐:“啊,替我向後邊問一聲——我吃飽了沒有?”隨後,又像叮囑似的強調說:“記住了啊,別忘了,啊——”家人向後邊去了,沒有絲毫的奇怪;在場吃著的客人,也沒有絲毫的奇怪。我現在問您了:您難道不覺得奇怪嗎?一個人是否吃飽了,怎麽不問自己的肚子,而要去問別人呢?後邊的母親妻子又沒看見你此刻究竟吃了多少,怎麽能知道你飽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