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京劇趣談

天棚魚缸石榴樹,廚子肥狗胖丫頭

這兒信口說說四合院內的小風景。

吃春餅。照規矩,每年都在立春這一天才吃。可以在館子裏吃,也可以在家裏吃;可以鄭重些,也可以隨意些。但一定要用熱水燙麵,再加一點香油,烙雙合的薄餅。吃時揭開來,用餅卷著生熟各菜,再蘸以少許甜麵醬,卷成“卷兒”吃。生熟各菜又有哪些?熟肉菜是醬肘子、醬肘花切成的絲,以及小肚絲、熏雞絲、燒鴨子絲、鹹肉絲、驢肉絲等;另外得有炒和(讀音“火”)菜,用豆芽菜和粉絲炒成,還可以有炒菠菜、炒韭菜、炒黃花木耳、攤黃菜(炒雞蛋)等。吃時都是自己動手,願意吃什麽就卷什麽,一家人聚在一起,圖一個氣氛。我小時每年到這一天,家裏必吃無疑。其他時候也偶然吃,但就是吃不出這天的氣氛。隨著年紀漸大,我才把這習慣慢慢“收”了。但前兩年春天,忽然收到汪曾祺先生來信,他本是為其他事寫信的,但正事兒一帶而過,後邊卻諄諄講述今年的立春可不一般——“今年大年初一立春,是‘歲交春’,據說是大吉大利的。語雲:‘千年難逢龍華會,萬年難遇歲交春。’那天,你可以吃一頓春餅。”至今每次回想起來,都有一種長歎不已之情。難怪汪先生去世後,曾有悼念文章用了“最後的士大夫”的標題。

有錢就置房。在北京,一旦有了錢,怎麽著才最合適?似乎,還是置房產穩妥。義和團不會總來,來過了那一陣兒,下一陣兒還不知猴年馬月。任他兵荒馬亂,這房子總會有人賃,要賃就得拿房錢,咱身不動膀不搖,就吃這瓦片兒了。要住就住獨門獨院,這還有個講究——天棚魚缸石榴樹,廚子肥狗胖丫頭。這是北京四合院的一個基本標準。住這樣的房不但是圖舒服,也不僅是為了擺譜兒,有時候還另有他用。比如上海戲館子派人來北京約“京角兒”,頭牌那兒已然去過了,頭牌和人家提名咱“當二路”。人家要登門拜訪,其實是想探探咱的虛實,好給咱定包銀。咱心裏都明白,咱早就獨門獨院了,家裏也收拾得挺齊整挺氣派,這價兒不怕您不往高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