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風物
曆史與地理構成了華夏大地的時空坐標。時間與空間的互相浸**讓每一個地名或者說城市都產生了難以言說之美。這是張力與沉澱,是每一個地名背後的信息場,而人文之美便在這樣的坐標體係下氤氳而生。
江南。青田。禎旺。禎旺鄉裏的人。因為與這塊土地糾纏融合,便有了生生不息的故事。
青田是個很奇特的江南小縣城。城不大,且被群山環繞,信息流、交通流都被相對阻滯,但卻出了劉伯溫、湯思退、陳誠等影響曆史格局的人物。這叫靜水流深。
時移世易的消息裏,其實也有禎旺散淡演繹的影子。鄉裏吳氏宗祠裏,堂屋額匾上“敘倫”兩個字規定了吳姓人家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在數百年的時光裏,祠堂、民居、牌坊,追遠報本的祖先靈位,聚族而居的族群生存,構築了一個江南鄉村的宗法治理模式。
當然世上事總是消消長長。此消彼長中,尋常百姓的寡淡日子就可以過得有滋有味,令人長久回味。禎旺鄉裏除了吳姓人家外,也演繹過陳、潘兩姓人家的盛衰浮沉故事。高牆、深院、樓閣,柱頭之上積滿灰塵、黯淡褪色的牛腿、雀替、龍鳳、麒麟、魚、獅、猴、蝠等木雕,是現在殘存的潘氏民宅群留給我們曾經興旺發達的時光物證。這個有著5000多平方米的民宅群,代表著潘氏人家曾經嘔心瀝血的努力,彰顯了一個後來居上的成功者的故事。《青田地名誌》記載說,此地原來不叫“禎旺”,而叫“陳旺”。明初時,一批陳姓人家徙居於此,抱團而居,此地故名“陳旺”。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一個改變族群命運的年份不期而至。幾戶潘姓人家從鬆陽輾轉遷居此地,潘姓宗祠開始在陳旺確立,而一個宗祠的存續總是與姓氏的遷徙緊密相連,潘姓人家的族群鬥誌被激發出來了。故事就像三國演義一般,陳衰潘盛成為一個鄉村曆史的大趨勢。這是鄉村風物誌,也是鄉村人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