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乾隆的惆悵

楚懷王是楚國造反大軍的領袖。

名義上的。

因為他是原楚懷王的孫子,所以項梁就把他捧出來作為一個招牌以號令三軍。

但是對於項梁、項羽兩人,楚懷王還是有所戒備的。

當天下沒有到手時,楚懷王作為一個標誌性的人物,是有著他充分的利用價值的;當天下到手之後,楚懷王也就該騰出位置了。這是一種人生的悲涼,也是暴力美學的悲劇部分。

關於這一點,楚懷王很清楚。

所以,在楚國大軍北上救趙的行動中,楚懷王做了這樣的安排:任命宋義為大將、項羽為次將、範增為末將——項羽不可不用,但也不可大用,在他上麵必須有人壓著他。

楚懷王把寶押在老實、謹慎的宋義身上。楚懷王以為,當天下鼎定之時,大將宋義之功當在次將項羽之上,唯有如此,他的王座才是安全的。

但是楚懷王錯了。在這樣一個亂世,一個墨守成規、老實、謹慎的人注定不能勝出。宋義PK項羽,誰勝誰負真是難以預料。當這支各懷鬼胎的隊伍行進到河南安陽時,宋義聽說章邯部隊的人數十倍於自己時,他不敢往前走了。

他將楚軍駐紮在安陽,長達四十六天。

這四十六天是手足無措的四十六天,也是項羽心中怒火熊熊燃燒的四十六天。他終於一刀砍死了宋義,從而將楚懷王心頭唯一的希望也給砍掉了。項羽未經楚懷王允許自任大將,還派遣一位姓蒲的將軍帶領兩萬人馬先行渡河去解巨鹿之圍。但是蒲將軍不爭氣,他和他的兩萬人馬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項羽覺得自己真是個沒有退路的人。宋義是他殺的,人間蒸發的兩萬人馬是他派的。現如今,他不可能領著剩下的人馬灰溜溜地回到楚地。他回不去了——他已經將自己逼到了人生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