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這封信,內容主要是關於家事的。信中說到子侄輩學業、科考之事,對“諸侄闈藝均頗充暢”的情形自感欣慰,特別言及“經世已得優貢”,“而邦、楞亦茂密可喜”。經世、經邦是四弟李蘊章的兒子,經楞是三弟李鶴章(號繼荃、季荃,信中稱“季弟”)的兒子。尤其是對經世這個侄子,李鴻章對其科舉之路很抱希望,家信中經常說到。盡管李鴻章有時持“科舉無用論”,但終究不能完全“脫俗”,晚輩若能於舉業上顯達,他還是巴不得的。這不,經世侄兒得了個優貢,他就喜不自掩了。所謂“優貢”,是由地方考核、選拔進入中央教育機構國子監的生員的一種(它與歲貢、恩貢、拔貢、副貢合稱“五貢”),一般每三年考選一次,一省中也選不了多少個人,經朝考合格後可獲任職。能得選優貢,在生員(秀才)中的確可說出類拔萃,但畢竟還遠算不上“高級功名”。當然,對於年紀不大的經世來說,這已是個發展的好台階,李鴻章積極鋪排讓他來自己身邊學習,以便就近進京朝考。看得出,李鴻章不但有“家庭意識”,而且“家族意識”也是很強的,“光宗耀祖”嘛!
李鴻章此信中更著重議說了經方的婚事以及家眷北來的事情。經方是李鴻章的“長子”,其實他為李昭慶親生,是因為李鴻章到40來歲還膝下無子,便過繼給他為嗣子。隨後李鴻章有了親生兒子經述、經邁,也始終沒有退嗣。他對經方一直如親子一樣對待,甚至還要格外厚待。這時給他議婚,所訂是安徽廬江人士劉秉璋(字仲良)的女兒。劉秉璋為進士出身,是淮係集團中為數不多的躋身督撫之列的人員之一,盡管此時還未到此職級,但已是李鴻章頗為看重的集團要員。當時像他們這等家庭的聯姻,政治因素非常重要,彼此間講究“門當戶對”,且更要“誌同道合”。李經方的此番訂婚,也很典型。李鴻章夫人這時盼經方能盡早成婚,而劉家似乎猶豫,從李鴻章信中說到的“仲良未必即肯與女”可知,似乎是因為劉秉璋此時尚在丁憂(父親去世)期間。而經方“今冬”成婚與否,牽涉李鴻章家眷北上日程的計劃和具體安排,李鴻章此信中,對這事說得是很細致的。而無論如何,屆時要動用公家的人力、物力,看來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