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亡友魯迅印象記

魯迅的避難生活

魯迅一生曆盡了不少的艱危,自己把整個的生命,獻了出來,為我們民族的生存和進步,勇敢奮鬥,至死不屈,患肺結核而至垂死的時候了,友人們勸他轉地療養,而他仍屹然不移,不肯輕易舍去。他在少年時期,就飽嚐顛沛流離之苦,孑身出走,毫不自餒,於世態的炎涼,人情的淡薄,看透而又看透了。其避難情形之犖犖大者列舉如下:

一一八九三年秋,魯迅十三歲,因家事而避難。

二一九二六年,因三一八慘案後,張作霖入京而避難。

三一九三〇年三月,因自由大同盟事,被通緝而離寓。

四一九三一年一月,因柔石被捕,謠言蜂起而離寓。

五一九三二年,因一二八戰爭,家陷火線中而出走。

六一九三四年八月,因熟識者被逮,離寓避難。

一為的祖父福清因事下獄,父伯宜又抱重病,家產驟然中落。魯迅在《自傳》中有雲:“……但到我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了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麽也沒有了;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我於是決心回家……”又《呐喊·自序》有雲:“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麽,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麵目;我要到N進K學堂去了,仿佛是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我的母親沒有法,辦了八元的川資,說是由我的自便……”所謂親戚家是指他的外家,試看他當十一二歲時,《社戲》中所描寫的:跟著母親到外家,和小朋友們一起遊玩,和大自然親近接觸,有時掘蚯蚓來釣蝦,坐白篷船看社戲,是何等自在,曾幾何時,而竟被指為“乞食者”;這對比是何等尖銳!

二為的三一八慘案以後,有要通緝五十人的傳說,我和魯迅均列名在內。等到張作霖將入京,先頭部隊已抵高橋了,經老友齊壽山的慫恿,我和魯迅及其他相識者十餘人,便避入D醫院的一間堆積房,夜間在水門汀地麵上睡覺,白天用麵包和罐頭食品充饑。魯迅在這樣境遇中,還是寫作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