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說起彩雲之南的風景名勝來,人們會滔滔不絕地講滇池,講大觀樓,講石林,講西山,講蒼山洱海,講西雙版納,可是,十有九人忽略了滇中北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的獅子山,令人不免有遺珠之憾。
其實,獅子山不僅自然風景絕佳,而且頗富人文價值。我在這裏住了兩天,僅僅看了三大景區中的一個角落,但已覺得充盈豐滿,美不勝收。應該承認,這對一個景區來說,並不是很容易達到的。
若論幽邃、僻靜,風景宜人,生態環境良好,絕少汙染,同時又地處少數民族地區,這裏很像川西北的黃龍山、九寨溝,也很像湘西的張家界。不同之處,是這裏擁有十分豐富的曆史積澱、人文景觀,而且主要是圍繞著一個傳說遁人了空門的帝王的行止、出處展開的。這倒又一次為“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說法提供了佐證。
獅子山在武定縣城西南四公裏,號稱“西南第一山”,素有“雄奇古秀”之譽。在一百六十六平方公裏的風景名勝區內,有四分之三的麵積覆蓋著鬱鬱蔥蔥的長林古木,中間盤踞著一個碩大無朋的雄獅般的山巒,更顯得氣象非凡。
循著石級登上聳人雲天的憑虛閣,但見翠海接天,不知何處是岸,一片白牆赭瓦的龐大建築群,掩映其間。穿行在林海裏,兩側有寒流嘯壑,溪水潺潺,古樹棲雲,濃蔭蓋地。縱使外麵溽暑炎蒸,燎肌炙膚,此地依然清爽異常,確是理想的避暑勝地。林間草地上,山花野卉,姹紫嫣紅開遍,引逗得蝶舞蜂喧,把一個寂靜的山陬,裝點得霞擁錦簇,生意盎然。
山中的正續禪寺,始建於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其後於元延祐、明永樂、明宣德年間又經過多次擴建、續建,遂使殿宇層層,依山錯落,氣勢雄偉,頗具規模。但在明代中葉以前,對外似乎並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文獻中也很少記載。後來,由於明初流亡出走的建文帝朱允墳曾在此間避難多年的說法傳播開來,遂使獅子山名聞遐邇,以至鬧騰得沸沸揚揚,數百年持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