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敵不意是在戰略上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
一、出敵不意是取得戰略優勢的手段
在戰爭中,為奪得相對優勢,必然要處處爭取做到出敵不意。在戰略上,一切行動都或多或少是以出敵不意為基礎的,因為沒有它,要在決定性的地點上取得優勢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出敵不意不僅僅是取得戰爭優勢的手段,從精神效果上看,它還可以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因素。因為非常成功的出敵不意會使敵人陷人混亂並喪失勇氣,從而可以成倍地擴大勝利效果,許多大大小小的戰例都可以說明這一點。
但是,盡管一切戰爭行動都毫無例外地要以出敵不意為基礎,由於軍事行動的性質以及行動的條件各不相同,以出敵不意為基礎的程度也極不相同,這種差別因軍隊、統帥以至政府的特點不同而不同。
二、出敵不意的兩個最重要因素是秘密和迅速
秘密和迅速是出敵不意的兩個最重要因素。這兩個因素都必須以政府或統帥具有巨大的魄力和軍隊能嚴肅地執行任務為前提,軟弱和鬆懈絕對達不到出敵不意的效果。雖然出敵不意在戰爭中應到處盡力爭取,而且確實會產生效果,但是,非常成功的戰例不多,這是它本身的性質決定的。在想象中,出敵不意非常引人人勝,但在實際戰爭中,出敵不意卻多半因為整個戰爭機器的阻力而難以實現。
在戰術上,由於涉及的時間和空間範圍都比較小,出敵不意自然就比較容易實現。但在戰略上,越是接近戰術範疇的措施,就越有可能出敵不意;越是接近政治範疇的措施,則越難出敵不意。準備戰爭需要的時間較長,集結軍隊和裝備、籌集後勤保障物資、建立補給線以及進行大規模的行軍等,都很難保守住秘密。因此,一個國家出敵不意地向另一個國家挑起戰爭,或者出敵不意地將大量兵力指向另一個國家,是極少見的,成功的例子也罕見。與此相反,較容易達到的出敵不意,效果較小。想通過小規模的出敵不意收到很大效果,是很困難的。要在戰爭過程中利用出敵不意取得巨大的效果,就必須積極地活動、迅速地定下決心和進行強行軍。腓特烈大帝和拿破侖是大家公認的在這方麵造詣最深的統帥,但是,從他們實施的戰例中也可以看到,即使充分地做到了這一切,也並非總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拿破侖在1813年曾經兩次突然從德累斯頓襲擊布留赫爾,兩次都根本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兩次都撲了空,白白地浪費了時間和兵力,反而使德累斯頓幾乎陷於十分危險的境地。